编辑推荐
菩提喻教中觉悟的境界。作家通过作品,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获得“免疫力”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拔云见雾的心灯把读者的心底照亮。
内容简介
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旗山人。著名散文作家。
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才情敏慧,受到文坛瞩目。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同时创作“现化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45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被誉为有声书的典范。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他从少年到壮年,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随着阅历的广大,体验的深刻,作品不断提升境界。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粮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
目录
自序
佛鼓
清欢
飞鸽的早晨
养着水母的秋天
猫头鹰人
飞翔的木棉子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清风匝地,有声
记忆的版图
乌声的再版
送一轮明月给他
秋天的心
河的感觉
伤心渡口
水晶石与白莲花
欢乐中国节
永续今好
欢乐悲歌
人间山水
大音希声
莲花汤匙
轮回之香
走向生命的大美
季节之韵
宫本武藏观斗鸡
孔雀菜
世界的中心
妙高台上
自由人
吾心似秋月
纯善
来自心海的消息
半梦半醒之间
璎珞粥
琉璃王的悲歌
布施,是菩萨净土
心的蒙太奇
温柔半两
十点八分四十五秒
一尘
雪的面目
平凡最难
蜜事
想象的城堡
生命的化妆
戴勋章逛街的人
《楞严经》二帖
围炉一束
蜡烛的心
觉醒的滋味
莲瓣之不朽
被箭射中
十指成林
时到时担当
回到自己的居处
柔软心
谦卑心
践地唯恐地痛
油面摊子
不是茶
掌中宝玉
老实镜
云水
如意
智慧是我耕的犁
数字菩提
林清玄创作年表
……
精彩文摘
养着水母的秋天
从南部的贝壳海岸回来,带回来两个巨大的纯白珊瑚礁石。
由于长久埋在海边,那白色珊瑚礁放了许多天都依然润泽,只是缓慢地褪去水分,逐渐露出外表规则而美丽的纹理。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失去水分的珊瑚礁仿佛逐渐失去生命的机能,连色泽也没有那样精灿光亮了。当然,我手里的珊瑚礁不知道在多久以前已经死亡,由于长期濡染海浪的关系,使它好像容蕴了海的生命,不曾死去。
为了让珊瑚礁能不失去色泽与生机,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巨大的玻璃箱里,那玻璃箱原是孩子养水族的工具,在鱼类死亡后已经空了许久。我把箱子注满水,并在上面点了一只明亮的灯。
在水的围绕与灯的照耀下,珊瑚礁重新醒觉了似的,恢复了我在海边初见时那不可正视的逼人的白色,虽然没有海浪和潮声,它的饱满圆润也如同在海边一样。 我时常坐在玻璃箱旁,静静地看着这两块在海边极平凡的礁石,它虽然平凡,但是要找到纯白不含一丝杂质,圆得没有半点欠缺的珊瑚礁也不容易。达种白色的珊瑚礁原是来自深海的生物,在它死亡后被强劲的海浪冲激到岸上来,刚上岸的时候它是不规则的,要经过千百年一再地冲刷,才使它的外表完全被磨平,呈现出白玉一般的质地。
圆润的白色珊瑚礁形成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神秘气息,宜于时空的联想。在深海里许多许多年,在海浪里被推送许多许多年,站在沙岸上许多许多年,然后才被我捡拾。如果我们从不会见,再过许多许多年,它就粉碎成为海岸上铺满的白色细沙了。面对海的事物,时空是不能计算的,一粒贝壳沙的形成,有时都要万年以上的时间。因此,我们看待海的事物——包括海的本身、海流、海浪、礁石、贝壳、珊瑚,乃至海边的一粒沙——重要的不是知道它历经多少时间,而是能否在其中听到一些海的消息。海的消息?是的,就像我坐在珊瑚礁的前面,止息了一切心灵的纷扰,就听到从最细微处涌动的海潮音,像是我在海岸旅行时所听见的一般。海的消息是不论我们离开海边多久,都那样亲近而又辽远、细微而又巨大、深刻而又永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