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教育


为什么要受戒问答录(李炳南居士)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标注:李炳南老居士,名艳,字炳南,号雪庐。二十五岁左右,任职法政界。三十七岁左右,任山东莒县监狱典狱长。四十二岁出任至圣先师奉祀官府,随后与蒋介石政府播迁来台。民国七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研究印光之著作,心仪景仰而皈依为师。精通中医,任内尝以行医之便,随缘济渡,专修净土,广结善缘。抗日期间,氏随孔奉祀官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蒋介石政府迁台后定居台中。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李老师’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创立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仁爱之家、菩提救济院、内典研究班、明伦讲座弘法等及慈善机构。此外,所办大专佛学讲座亦接引甚多大专学生进入佛门。氏早年深受儒家传统文化之薰陶,工诗擅文,崇礼尚义;中年时,从真空、客观同参八年。复于四川学密,如法持咒八年。至皈依净土之后,专修净业。氏之终生思想以儒家为本,糅合佛门内典为行持。尝自谓︰‘白衣学佛,不离世法,必须敦伦尽分;处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应。’为人方正严谨,学行兼摄儒佛二家之精义,故为时人所敬重。著有《雪庐诗文集》、《佛学问答》、《阿弥陀经义蕴》、《佛学常识课本》、《内经选要表解》等行世。并作佛教歌曲数十首。是当代中国最有名的善知识。
                    


    问: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杨天元)

  答:戒是佛之遗教,佛灭以戒为师。戒是止恶向善之根本,是解脱之正门,是正知正见之南针,是三无漏学之基础。缺此或受而不奉,便是无佛无师,不肯止恶,不求解脱,不循正道,不求定慧,还讲甚么修行!(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不受戒而修行不是一样吗?

  凡夫(梵语prthag-jana)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

  凡夫心地未解脱,心易飘浮染境生心,贪著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难割难舍,佛有善巧方便,为令众生得以解脱,是故,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令自性清净;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无分寸,一切开遮持犯,盲然无知,无从修起,犹如迷失的船只,漂泊于茫茫大海中,无方向可循,周旋不出,彷徨恐慌,甚可怜愍!佛弟子欲修行,若无受戒持戒其心地无所依据,亦复如是!

  修行者不受戒不持戒,始终不得入佛位,欲证成菩提,终无是处。佛法的道理如同双目,受戒持戒如同双腿,两者不可或缺,有腿无目易招受碰壁与不如意之事;有目无腿,不实践理念,如人划饼充饥,说食数宝,终不可得!

  修行者应禀持著理事不二的正观,方能契入解脱(梵语vimoksa)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条件与基础,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慧破烦恼,如是而证菩提。

  受戒持戒的重要性,又如同建十层大楼,必须要有地下室与地基的巩固基础,方得起建一楼二楼乃至十楼的可能性,若无地基为基础,一楼至十楼皆有倒塌的危机;修行者若无受戒持戒的基础,一切善法不得生,禅定(梵语dhyana)智慧(梵语jnana)不得生,菩提无从证悟,成佛便为戏论!

  佛经云:“戒(梵语 sila)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佛陀临涅槃之际,一再叮咛佛弟子,应“以戒为师”,正如此意。(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而心里持戒,两者那一种有功德?

  受了戒不持戒是无法了生脱死的,想证成菩提(梵语bodhi),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戒是度生死的宝筏,正当发心受戒的一念是最尊贵的,受戒的确功德殊胜,能超生死,共趋涅槃(梵语nirvana),种下这戒因是难得出世之因,八识田中有戒因种子,尽未来际亦必然戒因现前,可继续受戒而修行,这是受戒的殊胜处,但受戒不持戒,这是严重破佛净戒,罪业深重必招果报的。

  未受戒而心里持戒,纵得果报,必属人天小果,但人天小果仅有漏生灭,福报一尽,又堕落贫穷之数,毕竟有为生灭之法,亦属不究竟。

  依佛法而言,受戒已入佛弟子因位,已种下圣因,这是重点所在,不持戒是个人堕落的果报,知见没有破,知道犯戒是不对的,果报受完,将后即不敢为,有惭傀心故;未受戒究竟还是未入佛弟子之因位,尚属凡夫位,没有种下圣因故,往往犯过失会原谅自己,宽恕自己,反正还没有受戒嘛!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堕落下去!同时破见与破戒之较量,破见(怀疑佛法的谬见)比破戒严重。所以,前者功德殊胜,后者应须努力之。

  璎珞经云:“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璎珞经云:“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出处同上)
    附注:  

                                                         犟牛居士演讲照片


     但是净宗有名的犟牛居士却认为:形式上的皈依并不怎么重要.居士所讲的《圆成佛道 早证菩提》中说:

问:持戒必须受戒吗?素食有何利益?

   答:受戒为了持戒,守戒、受戒是约束自己身、口、意的形式,非常有益。但若无此机缘,能守戒,尤其能以慈悲心戒杀,虽无受戒仪式,而有其实亦功不唐捐;若能放生,作有益社会、有益三宝的事业必得福报。反之虽受戒而不能持戒,除受业报又增一条破戒罪。受戒应在心上受、行上守,非形式。

  纯印老人(100多年前降生中国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一生素食,活了一百零九岁,身无疾病,临走前不饮不食坐了二十一天。可见素食的利益,决非世人说“素食营养不良”。试看寺院从小出家的有修行的师父,哪一位不是红光满面,体若罗汉。当今人们所患疾病好多与肉食、饮酒、吸烟有关。杀生食肉必得短命疾病之报,此非信与不信之报也。素食之人,间接戒杀,有其因,必有其果。美国一位医学博士著书提倡素食的利益,可见素食对人体是大有好处的。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古寺概况 | 西庐文化 | 西庐在线 | 佛教艺术 | 寺院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公益慈善 | 图片资讯
版权所有:西庐寺 Email:xilusi@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西庐寺 邮编:231201
办公室电话:0551-68581863 客堂:18326656868
皖ICP备20240313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皖(2023)0000017 公安备案号: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