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网讯 2012年4月7日—8日,西庐寺组织学生义工一行三十余人,在释妙如法师、释常祥法师的带领下,前往苏州重元寺、灵岩山寺、寒山寺等处参访。在灵岩山寺,明学长老接见了参访团一行,并作了慈悲开示。
一、重元圣境
参访团一行7日中午抵达苏州,在重元寺,参访团成员首先感受到了水天佛国浓厚的佛教气息,接着又在重元寺的禅修中心,切身体验了习禅修定带给人的安乐自在。
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与寒山寺、灵岩寺及保圣寺同具盛名。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文革中完全损毁。2003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重元寺,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兼任住持。
新建的重元寺,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阳澄半岛,在坚持继承佛教传统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经典上有依据、历史上有传承、方便上有特色、艺术上有创意、功能上有感应”的五项原则。寺内水上观音院——重元禅院——药师塔等主要建筑,既相互呼应,又与佛教文化景点相互配合,表现出莲花佛国的万佛庄严、观音道场殊胜无比的独特风貌。
重元寺是江东最大的观音道场,独立寺外的水上观音阁,与主寺庙区建筑景观融为一体,突显出水天佛国的特色。观音阁内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造像高 33米,由88吨重的青铜铸造,表面贴金,法相极为庄严,为国内室内观音之最。禅院中有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钟楼中悬吊唐朝第一声第一律梵音大钟,鼓楼中安置有国内最大的铜腔皮革鼓。寺内佛、菩萨、金刚等体量巨大,数目众多,实为佛法僧三宝具足之地。
普济桥、莲花岛、观音阁及六观音配殿构成的净土世界庄严圆满,佛事活动应时而备,是广大信众发愿、忏拜、祈福的理想道场。观音阁内有9999尊小观音可以供养,地藏殿及虚空藏殿长年供奉往生及延生牌位,并定期举行超度及普佛法会。每年中秋的“全球华人大团圆盛会”和春节“敬头香”活动都是重元寺着力打造的大型活动,在有轨可依、有仪可循、如理而施、如法而行中,深得海内外宾朋、广大游客和十方信众的良好口碑。
重元寺十大全国之最
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46米典雅观音阁矗立于莲花盛放的阳澄湖中央 重元寺夜景
国内最高的室内观音像——33米观音像慈爱俯瞰众生
国内最重的室内观音像——通体采用青铜80吨贴金工艺铸成
唐朝第一律第一声梵音大钟——高2.19米,空灵钟声绕梁三日
国内最重的青铜大钟——重达10吨,气势磅礴
国内最大的铜腔皮革鼓——直径2.19米
国内最生动最圆满的海岛观音雕塑群——大型彩绘雕塑,营造华严入法界品生动境界
国内最高的大雄宝殿——38米雄伟大殿
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2100平方米的面积,坐镇重元寺
国内首家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建设一次性投入使用的全系列观音荥阳水上亭阁,一炉铜水同步铸出33米大观音像一尊,33厘米小观音像9999尊,以及3.3米左右的形态各异的六观音像
观音阁内菩萨造像

来一张全景

沐浴重元寺弘一律师题写的“无上清凉”
二、畅游水乡——古镇周庄
参访团第二站抵达拥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古镇周庄。
始建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是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交界处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周庄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

欢迎我们

摆渡水乡
三、印祖道场——灵岩山寺
8日,明学长老在灵岩山香光厅接见了参访团一行。释常祥法师转达了灵岩山寺佛学院毕业生、西庐寺主持释界心法师对明老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感恩明老在培育僧才、继承宗风、阐扬正教等方面对中国佛教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明老慈悲开示到,当今的中国佛教,本焕老和尚示寂后,老和尚往生一个就少了一个,希望还在于年轻的僧人,并要将其培养成才,成为僧才,这样佛教才真正可以灯灯相续,并谆谆教诲大家要发大心,好好修行,老实学佛。
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地处太湖之滨,毗邻木渎镇,距苏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最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其四石,犹如灵芝壮,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
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吴越两国交战,越国战败后,向吴王夫差献西施就是在这个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
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因闻佛法,舍宅为寺,从此,便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宋初改为“秀峰禅院”。绍兴年间赐匾额“显亲崇报寺”。明洪初年,赐匾额“报国永祚禅寺”。明永乐十年重新修缮,明弘治年间被毁。清顺治六年,寺僧重新修建。清康熙十四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咸丰十年毁于兵火。清宣统二年,真达和尚接任住持,至民国十五年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名“崇报寺”。后至印光法师,仍恢复“灵岩山寺”旧名。
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朴实无华的灵岩山寺正门

顶礼明学长老

亲善士、闻正法
四、枫桥夜泊—寒山寺
8日中午,参访团成员饱览了“苏州城外寒山寺”普明宝塔、寒拾殿、梵音阁、诗碑等著名景观后,又在寒山寺图书馆参加了"寒山寺万人抄经活动"。抄经活动将于2012年12月1日圆满,部分优秀作品将在今年底34届听钟声活动时,在寒山寺禅意书画院展出,并供奉于普明宝塔顶层。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声闻海外。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
近年重建普明塔院,仿唐宝塔气势雄伟,结束了寒山寺600余年无塔的历史。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整个钟体造型浩大、厚重、秀美,是一件反映当代中华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
与大钟同时奠基的大碑,号称“中华第一诗碑”,主体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其中,碑帽高3.64米,宽5.5米,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宽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宽7.07米,下沿宽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共28个大字,45个小字,最大的字为0.8×0.8米。在大碑的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条蛟龙。大碑矗立在一个水池中,以寓意张继夜泊枫桥时,水波涟漪,渔火点点的情景。
2008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寒山寺大钟、大碑入选“吉尼斯”名录。

寒山寺图书馆恒顺法师给学生义工做讲解

抄经活动中的的参访团学生

寒山寺前留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