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电子期刊


我与西庐寺

 
发布时间:2012年7月2日  

 

西庐寺李陵殿后的多宝塔略显沧桑

 

结缘西庐寺

时至冬月,天气愈加寒冷了起来,而紫蓬山上的树亦愈加显得苍劲、挺拔。漫步在西庐寺的天王殿前广场,想起了与西庐寺的缘分。

2008年,我高考失意,因看到紫蓬山风景区,毅然选择来到安徽文达学院就读。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大一的时候我就担任院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到大二就担任了院计算机协会会长、系学生会主席、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委会副主席。也成了文达学院建院十年来,第一个拥有办公室的主席、第一个可以参与系部文件起草的主席、第一个系、院、合肥市三级学生组织的第一负责人。当自己沉浸在别人所企及的这个高度时,当自己整日被鲜花、掌声与荣誉所包围时,我发现自己的精神是空虚的,我找不到我如此努力、如此奋斗的目标和最终目的,于是我开始变得迷茫起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一个人来到紫蓬山漫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来到当时还处在基建开始不久中的西庐寺,第一次接触到经书,第一次听闻佛法。那一刻,内心所有的浮躁、迷惘、失落等等全部消失不见,只能感受无比的清凉和自在,这种感觉十分奇妙。于是经过了解与结缘,我开始到西庐寺做义工。

2010年农历二月十九是西庐寺庙会,当时的当家师希望我带些学生义工过来帮忙,我一口答应了。我也是凭借这次的表现和界心师父结缘并最终皈依于恩师门下。

界心法师是我进佛门以来最为佩服的一位师父。他10余岁正值志学之年便发愿出家,后参学普陀,就读灵岩山佛学院,重建珠海的金台寺和如今的西庐寺。他的忍辱、修为、愿力都让我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庸俗和渺小。以此,曾作诗名《敬记恩师心上人》,曰: 

志学之年入佛门,释迦族中添新孙。

金台西庐兴梵刹,上人慈悲誓宏深。

界虚空藏九品莲,心系迷津救倒悬。

恩比泰山教正信,师范懿德是青天。

 

 

释界心法师主法

 

庄严的道场

西庐寺周围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寺旁的“望湖楼”曾是西庐寺的最高建筑物。登楼近看大堰湾波光粼粼;远眺巢湖苍茫璀璨,范仲公登岳阳楼“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不过如此。可惜“望湖楼”已毁于战火及动乱,为再现这一景观,如今在旧址上建有多宝佛塔。登上西庐寺的多宝佛塔,大蜀山、小蜀山尽在眼中,充满勃勃生机的滨湖新区远眺即是,绵延的大别山余脉——紫蓬山系尽收眼底。寺在山中,塔在寺内,寺与山相融合,塔与寺相衬托,好一片安宁、祥和、清静的景色。登高望远,总不觉感慨万分,有拙诗《紫蓬吟》、《西庐雨》二首云:

紫蓬吟 

脚踩东峰迎朝岚,俯瞰西方落日残。

胸怀江河山岳尽,游遍神州复又还。

祖国山川虽璀璨,独爱西庐云烟寒。

一样日月异样天,紫蓬归雁落山南。

 

 西庐雨

佛塔甘露飞檐下,
落入翠竹与红花。
拈请一滴入壶中,
  便是来年最好茶。

 

多宝佛塔

 

西庐寺另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便是李陵殿。被誉为“庐阳第一名山”的紫蓬山,因山顶有一颇具历史价值的李陵庙,因而在历史上亦名李陵山。

李陵,字少卿,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汉武帝时,李陵曾率步兵五千人战匈奴,兵败被俘。武帝闻其已投降,杀陵母及妻子等。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亦被汉武帝下狱,处宫刑。据考证:我国今日尚存与李陵有关的史迹共有三处,一处为山西大同府的李陵台,一处在台湾琅峤,还有一处便是紫蓬山顶的李陵殿。

李陵与西庐寺又有何渊源呢?清嘉庆帝《合肥县志》古迹分志记载:“李陵庙在李陵山顶,相传为魏将李典屯兵处。陵,典之祖。典为之立庙于此。其西为西庐寺禅院。”

咸丰三年,紫蓬山经战火洗劫,西庐禅院、佛殿、僧寮全被荡为瓦砾,唯李陵庙内之李陵殿犹存。太平天国守将袁宏谟兵败潜回家乡,于破庙中落脚,并削发为僧。后得周盛传等重资相助,建僧舍百余间,并从东至西砌一围墙,把李陵庙与西庐寺围成一个整体,统由西庐寺管理。“文革”时,西庐禅院百余间殿宇再次被毁,仅存三间李陵殿,由于年久失修,破陋不堪,被微波站用来堆放杂物。

天王殿掠影

 

时光荏苒,原来的塑像已荡然无存,如今李陵殿内主祭李陵,司马迁、李典陪祭。有感李陵的故事,写有诗句《李陵殿抒怀》:

 承蒙祖荫展色彩,奈何苍天妒英才。

投降匈奴是与非,可怜全族上邢台。

日为左来月为右,左眼泪尽右又还。

郁郁寡言到终老,望断汉月与秦淮。

多宝佛塔夜景

 

再读西庐寺

西庐寺在界心恩师的住持下,道场日益庄严,西庐寺的简介亦几经修改。春节前因制作墙报,便找来定稿后的西庐寺简介,全文如下:

“西庐寺位于有“九朵莲花开佛国、五龙簇珠紫蓬山” 美誉的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地质公园——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风景区内。相传地藏菩萨前往九华山前曾在此行脚,因而又被称为北九华。三国时期,李典于山顶建庙祀其七世祖汉代名将李陵,故又称“李陵庙”;至李唐年间钦赐西庐寺。此后,因战乱屡经兴废。在明万历八年,当地信士集资添建玄武殿;清初,静澄募化建造大雄宝殿;康熙年间,鉴容智公住锡于此,大修梵刹,创建丛林,为一代开山祖师;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后太平天国杭州守将袁宏谟感世事无常,审时度势,弃城回乡于此出家,法名通元,重修西庐寺和合肥明教寺,为一代中兴祖师。

近代高僧有时任安徽佛教会会长三惺梦东和尚,太虚大师座下四大弟子之一寄尘方丈,一代画僧懒悟法师等。

五十年代,占地五百亩的西庐寺大部分被国营林场占用,六十年代寺院核心部分又被微波站占用,文革期间横遭拆除。

2005年10月释界心法师履新住持。本着“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修行净化人心”为宗旨,特请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南方总院规划设计,以“寺包山、树包寺仿唐建筑”为主要特征,设有四大功能区,如今殿堂区、生活区已基本完善,下一步将筹建修行区、文化区。

深望海内外褚山长老、大德居士、社会贤达、各界友人随缘了助,随喜功德,共襄盛举,汇涓流为大海,聚尘沙为高山,以期西庐寺佛教事业灯灯相续,照彻大千。”

 

法会供品

 

在西庐寺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伟大、慈悲的佛陀用他深邃、究竟、圆满的智慧,教会了我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善待身边的人、如何去工作、如何去生活、如何勇敢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也感谢界心恩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让我懂得知恩报恩,立大志于宇宙,安身命于苍穹;让我真正理解为何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为人生八苦。因此作《游西庐寺》一首:

游不完,紫蓬仙山,五龙拥簇圣境。李典家庙,东坡方砚,哪记得人间往事? 莫贪,莫贪,一张纸,书完一生悲欢离合。

都流连,西庐净土,九品莲开佛国。樊哙长眠,濑悟枕流,全忘却尘世沧桑! 是矣,是矣,一掊土,葬尽身前荣华富贵。

在西庐寺的每一天都是令人开心与陶醉的,尤其是和从远方而来的朋友一起在寺内品茶,那是十分开心的事情。孔子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更何况还可以一起在禅寺中品茶论禅,畅谈人生百味呢?朋友们都是羡慕我可以在深山古寺中,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忘却尘世中无穷无尽的烦恼。依次,曾与一佛友和诗云:

 

风扫落叶轻起尘,雨浸红花润禅门。
不养鲜花不浇水,懒见夕阳忘知昏。
圣贤宏愿有情身,已堕尘网两三人。
莫待红尘俗缘尽。与我共沐紫蓬春。

 

转眼2012年的春节就将来临,我默默的双手合十,站在西庐寺大雄宝殿的华严三圣像前,祈愿国家乾坤一统,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生活丰裕!

 

 

(文章源自《安徽佛教》2012年第十一期,作者:西庐寺寺管会常委   朱雷居士)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古寺概况 | 西庐文化 | 西庐在线 | 佛教艺术 | 寺院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公益慈善 | 图片资讯
版权所有:西庐寺 Email:xilusi@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西庐寺 邮编:231201
办公室电话:0551-68581863 客堂:18326656868
皖ICP备20240313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皖(2023)0000017 公安备案号: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