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给神州大地创造跨越鄂豫皖三省的巍巍大别山时,情有所钟,抛下一条带状的山峦——这就是大别山的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在肥西中部,长达25公里的紫蓬山区。
紫蓬山区以它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无污染的水质,嶙峋的怪石,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斗争遗址,于1992年7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紫蓬山森林公园面积有近百平方公里,由于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和开展水上体育运动,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近邻风景区。
紫蓬山森林公园,包括了肥西的大部,其中有名称、有来历的大小山头就有30多个,为何单位以紫蓬山来命名?这里,不仅不存在任何的随意性,而是唯有紫蓬山来当此魁首,来命名,才是当之无愧的。
紫蓬山,又称李陵山,森林茂密,古迹众多,离合肥最近(仅35公里),加上山顶有闻名遐迩的庐江寺,清代称为“庐阳第一山”,今为安徽名胜。
紫蓬山,位于肥西县农兴镇南,它东对道士山,南连千字山,西近萝卜山;山底面积为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7米。主峰顶部平坦,有2000多平方米,北面山势较缓,南面山势峻拔挺秀。
山名由来,不同凡响。今旧称“李陵山”就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山上有三国魏将李典之陵墓,因名李陵山。据《名胜志》载:“三国魏将李典镇守庐州时。今山上有典墓,陵即墓也”。另一说是三国魏将李典镇守庐州时,建庙于山巅, 其七世祖李陵,庙名李陵庙,山为李陵山。据嘉庆《合肥县志》载:“李陵庙在李陵山顶。相传为魏将李典屯兵处。陵,典之祖,典为之立庙于此。”
山名“紫蓬”,据民间相传说,是取其和尚紫色袈裟之意和蓬莱仙岛的首字而得名寓其“迎紫气,赴蓬莱“之意。看来,这个山名不光富有佛家色彩,也比称”李陵山“以及其它山名美丽浪漫多了。
“天下名山僧占多“。紫蓬山既是名山,被佛家所青睐便极自然。据《紫蓬山》载:”俗传赤乌年间始有小庙。至李唐间始赐额曰西庐寺,系唐代古刹。”因毁于兵 ,屡经废兴。清同治年间,太平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将领袁宏谟,回家乡投身西庐寺,削发为僧,法号通元。因在家排行老二,又称袁二和尚。袁氏托钵四方募化,重建西庐寺,于同治十年竣工。
清歙县典籍、书法家洪海如题的“庐阳第一名山”黑底金字的横匾,悬于的山门门额。甚是气派壮观。
据《紫蓬山》载。当时的西庐寺:“有大山五间,中供弥勒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塔后一大石,有龙舌,在此迹如人生… …”其外加上大佛殿、后殿、宫厅、神禅、观音堂、二 八卦亭、钟鼓楼、藏经楼、通公塔、望湖楼,等等,真是殿宇恢宏。再加上还有众多古物:唐代八仙造像、唐代童子童女铜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遗物——一方宋砚、清朝皇帝钦赐的玉如意、古鼎、大明宣德炉等,均系世所罕见,饮誉一方。
西庐寺其时不仅殿宇恢宏。香火旺盛,为佛教圣地,皖中名刹之一,而且山上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静秀美。更有妙者,只要登上西庐寺最高的建筑——望湖楼(一称“胜因楼”),无限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