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唐诗宋词元曲,往往会读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吟咏寺庙的名篇;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乏与高僧结有善缘者。星云大师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就曾列举了历代文人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系列故事,诸如白居易与鸟窠禅师,欧阳修与明教禅师,韩愈与大颠禅师,李翱与药山禅师,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等等。
在省城合肥,对于诗书画造诣颇深的贺泽海、何瀚诸君,虽未出家,但都是虔诚的居士,与一些寺院大师,交往甚为密切,其诗词曲联及其书法作品中也多富有禅意。而月旦诗词沙龙的不少诗家,虽未名正言顺地皈依佛门,但诗心与佛心还是相通的。壬辰龙年立冬前夕,由何瀚先生牵头联系,月旦诗词沙龙一行十三人,前往全国百强县所在地——肥西紫蓬山拜谒西庐寺。
皖中名寺西庐寺,始于汉末李陵庙,至唐末钦赐额曰:“西庐寺”。此后,因战乱屡经兴废。 明万历八年,当地诸信士集资添建玄武殿;清初,僧静澄募化建造大雄宝殿;康熙年间,僧鉴容智公卓锡于此,乃大修梵刹,创建丛林,为一代开山始祖;太平天国时期,寺庙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失败后,原部将袁宏谟投身西庐寺,募化重修殿宇百余间,此为上院,另在合肥明教寺建殿宇数十间,此为下院。(相当于总院和分院的关系) 同时,北上求得一部《龙藏全经》(原经名《大藏法》,此全经达万卷,极为珍贵,使西庐寺成为皖中名刹,李陵山也因此成为“庐阳第一名山”。
何瀚先生与西庐寺现在的住持僧界心法师,三十年前在合肥的明教寺就曾经结上善缘。对于这次省城诗词界的礼佛活动,界心大师极为重视,亲自安排车辆接送。
我们真是结上了善缘。头一天三号还是秋雨阴沉,四号这天,天气放晴,太阳露出笑脸。车子载着一行诗家,从省图书馆出发,顺着金寨路高架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明珠广场,再西向,转到森林大道,直向紫蓬山开去。这里距离省会不到二十公里,时间不长,就到了西庐寺的山门。从山门到寺庙院址大约还有二公里,我们直接坐车到了钟鼓楼旁的停车场。下了车,环顾周围,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无愧庐阳第一名山美誉!
现代通讯有了手机很方便,界心法师闻讯,前来迎接。他亲作 “导游”,带我们观瞻了寺庙的建筑群。笔者十二年前曾经来过此地,当时还只有一座地藏王殿,现在真是今非昔比,旧貌变新颜了。在地藏王殿内,我们欣赏了何瀚先生当年撰写的一副篆书长联,其字体、内容正与大殿浑成一体,相映生辉。
界心法师一边带我们观瞻,一边指着殿宇的建筑式样解释道:现在的西庐寺建筑群,根据紫蓬山的山体、气候和林木特点,其建筑风格没有沿袭明清古民居建筑模式,采用的是仿唐建筑,庄重典雅。西庐寺有大雄宝殿五间,中供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加上大佛殿、后殿、官厅、禅堂、观音堂、二层八卦亭、钟鼓楼、藏经楼、多宝佛塔等,真是殿宇恢宏,蔚为壮观。整个建筑群依着山势而建,随高就低,错落有致,极有层次感。
从大雄宝殿出得东门,界心法师带我们来到“东坡堂” (概因此寺过去曾有苏东坡遗物一方古砚而得名);——进入以后,才知这里是接待厅,共计六间,推窗亮阁,两侧摆放有四五十把灵芝座椅和茶几,每张椅背镶嵌着印有山水图景的圆月状的大理石。西墙悬挂着著名书法家张翰书写的《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六幅条屏,东山墙有一幅画家宋钜明先生所画的山水国画中堂,两旁有联曰:“安住有释子,往来无白丁”。整个接待室显得古朴典雅,落落大方。
在这里,何瀚先生首先致辞,对界心大师的接待表示感谢,并让界心大师对西庐寺的重修和扩建做一介绍。
界心法师面容清癯,慈眉善目,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言辞清爽,介绍详略得当,谈吐果然不俗。通过他的介绍,使我们对寺庙的历史沿革演变、当代的建筑规划、管理发展的理念有了明确的了解。这么庞大的建筑群,未要国家财政拨款,全靠大师先行贷款筹建,走出了先化缘有了钱再建设的老路子。特别是他的“用文化弘扬佛法”的理念深得大家赞赏,他表示不久就要着手建设的文化区,把有关佛教与西庐寺的有关诗词、书法、绘画、文章典籍集中编印展览,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东坡堂活动的主题是诗词联吟诵和献联。年近九十高龄的盛法老人首先朗诵了他的五律——《谒紫蓬山西庐寺》,诗意和禅意的融汇贯通,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本文标题即借用了盛老五律的结句);庞自雄先生吟诵了他所创作的一首萧韵七律,“晨钟暮鼓传宏旨,极乐源于功德高”,深合此境此景;整整六十年前曾在这个庙址办过林校的安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刘广裕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吟诵了二首绝句——《重谒西庐寺得句》,由衷地赞颂“西庐古寺月千秋,遐迩闻名香火稠”盛况;“龙长”周孝杰朗诵了他六年前所写的游西庐寺七绝,还代读了未能前来的汪邦胜吟友的作品;合工大退休教授何迈先生带着感情,吟诵了他的一诗一联;离休老同志范翔云先生朗诵了他献给界心大师的一副嵌名联后,还朗读了一篇韵文《西庐寺铭》;紧接着耄耋诗翁们后面的,有丁友士、汪中亮、何瀚、项文谟、金长渊等人,也相继朗诵了各自的诗联,内容和主题都是围绕此次活动的胜地和主人公。(诗联详文另行发布)。两位较年轻的女诗人、女居士施开红、童凤莉对国画均有所好,一直在神情专注地观摩同道前来的画家钱雨亭先生现场作画。诗词朗诵结束了,钱先生的《明月照禅寺》水墨画也完成了。
诗友中的书法家有备而来,庞自雄、何瀚、汪中亮、项文谟、何迈都向界心法师敬献了楹联,这都是在家中用上等宣纸写好的,分别把法号“界心”二字嵌在上下联相应的地方,天衣无缝,既贴切又工稳。献联时,来自广东的居士余女士给大家一一拍照,以作留念。
界心大师对诗友们的诗词朗诵非常推崇,最后用两句话概括道:“禅语很浓,因缘成友。”大师还向我们赠送了《紫蓬山轶话》和佛珠、妙相琉璃礼品。
中午,界心大师和我们共进午餐,那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对于吾等清心寡欲之人是再合适不过了。下午,又继续观瞻上午没看完的其他建筑。范翔云先生问界心大师望湖楼在哪里,大师指着附近的一座高塔说: “那在过去已经毁于战火了,现在建造了这座多宝佛塔,外观七层,内里十三层,六十米高。可以上去看看。”是的,《紫蓬山志》曾有记载: “过去只要登上西庐寺最高建筑物——望湖楼,极目东眺,巢湖风光,尽收眼底,令多少文人墨客、香客游人,大饱眼福。”文人们就喜欢登高望远,今天,除了二三位高寿者腿脚不便外,其他几位乘兴拾级而上,凭栏远眺,虽然由于雨霁初晴,雾霭遮挡视线,未能看到巢湖,但环顾周围,近处的树木、殿宇,远处的群峰、湖泊、省城的高楼,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老杜《望岳》诗句的意境,此时才有一种真切的感受。
拜谒归来,盛老的诗又在耳边回响起来。遂借用 “禅心其扑朔,归去忆云松”作为本文之题。
2012年11月5日于淝上补拙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