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为健康而忧虑的时代”
——“生命的浑浊”和“真正的安乐”
池田大作
在我青年时代,最喜欢的名言中,有柏格森的一句话:
所谓健康,是“在对行动抱有热情,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同时,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屈的精神和最正确的认识。”
这句话,真实地显示了这位“生命哲学家”的思想,已触及到跳跃着的生命。我曾多次相遇,并进行多次交谈的泽泻久敬博士也这样说过:“所谓健康,(中略)并非只是早晨醒来,身体不觉异常而能即刻起身,或感到精神十分爽朗,而是醒来后对当天的工作,立刻涌现出一股难以抑止的热情。这种心态,可谓真正的健康。”(《思考健康及其他》,第三文明社版)在这简单明了的一席话中,画龙点睛地指出健康应具有的重要的一点。
但是,现实与这种健康观似乎相去甚远。如人们常阅读保健书籍、选购自然食品、服用中药以至热衷于减肥和跑步等事例,都足以说明对健康的关注。但从反面看,这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无限忧虑和保持健康的愿望。也许用“健康热”这一新词所概括的上述种种现象,并非经过人们深思熟虑的行为,但在其思想深处,确确实实潜藏着——竭力保持健康,度过那富有价值的人生;战胜癌和循环系统疾病、疑难病症等这一现代人的急切的愿望。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对由于平时精神过分紧张而造成的身心疲劳;对各种现代病应采取何种对策;如何才能度过随着平均年龄增长而提出的“充实、健康的老年”等问题。今天,要真正健康地生活下去,将会感到日益艰难。因而可以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无疑是当前极其重要的一大课题。
有人认为:“健康”,即指所谓“身体的健康”、“心的健康”和“社会的健康”。而且,这三者又是各自紧密相联的。
在法华经上,是从“五浊”这一多层次的联关性和整体观的角度,解释人的“病”的。所谓五浊,系指“命浊”(生命自身的浑浊)、“见浊”(思考的浑浊)、“烦恼浊”(本能的浑浊)、“众生浊”(人间社会的浑浊)和“劫浊”(时代的浑浊)。
天台大师在《法华文句》这部著作中,对“劫浊”之相进行了阐释,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说:
即:“在浑浊的时代中,愤怒和憎恨,在人们的心中与日俱增。其结果便发生争斗。贪欲(一种为欲望所驱使的生命的趋势)剧增而总不得满足;那辨明是非、伦理的精神作用也日益迟钝,故疾病、病人增多。由于争斗、饥饿、疾病(合称“三灾”)的相继发生,烦恼则越发增加。这种恶性循环所形成的规律,最终势必加剧价值观的混乱,时代的混乱。”
那么,是否可以说:所谓的“劫浊”,指文明全体的变化和紊乱吧。这种紊乱的内容,终究不得不归结于人本身的诸种浑浊。“心之病”,成为“身之病”和“社会混乱”的诱因,而它又加剧了“心之病”,形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这一观察是何等敏锐!佛法,可谓实践的哲理。它通过使人冥伏、切断生命存在的不幸的根源,打开一条通向人生和社会均得彻底复苏之路。
原在表示“健康”之意的英语health的语源中,似乎含有“全体”、“完全”的意思。对一个人来说,首先“身”和“心”均须健康。因而可以说,人在社会中发挥才智,作出贡献的本身,就具有健康的本来意义吧。
关于“疾病”,虽有各种专门的定义,但表示“疾病”之意的英语disease,似乎来自“缺少安乐”这一词意的古代法语。
关于“安乐”的意义,在法华经的《安乐行品》这一经典中已有阐释,但日莲大圣人予以更深的教诲。说:从人生、生活的立场而言,所谓“安乐”,并非仅仅没有任何“烦恼”,没有“疾病”,也不是逃避这种困难。人生真正的“安乐”,则存在于:从容地克服连续产生的种种困难的达观的境界之中。
诚然,身心健康十分可贵,但人生是无法逃避疾病和苦难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唯“健康”和“疾病”两者浑然成为一体,才是“生命”的实相吧。就是健康的人,到一定年龄也会多少染上疾病,有时也会略感身体不适。但也有许多人,即便为病魔所缠,也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相反,也有人尽管非常健康,然而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
瑞士哲学家希鲁迪,在《同情和信仰》一书中说:“犹如河水泛滥,人们掘土耕田似的,疾病开掘所有人的心,进行耕作。唯有正确理解疾病,并忍受其折磨的人,才能变得坚强、深邃、豁达;真切领会以往未能理解的灼见和信念。”(《希鲁迪著作集第七卷》,岸田晚节译,白水社版)还有一个医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以为有的人,即便得病也可谓健康;而且在不同的死因中,也有健康的、有意义的‘死’。”
因此,最重要的并非仅仅战胜“病”,而是应通过“病”,了解人生的奥秘和他人的痛苦,为使自己的人生观和所追求的目的,向更高境界升华而做出不断的努力。总之,为了使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活泼地成长,如何发现人自身的根本的生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以为:其中含有佛法的深奥意义。
旺盛的生命力,犹如奔流不息的江水,不断地在人生和社会中,构成人的每一天行动。人们可从中窥视到:与“全体”、“完成”的意义相通的正确的“健康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是否也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目的和态度,将会受到这一“为健康而忧虑的时代”的严峻考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