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西庐动态


紫蓬书画写西庐 翰墨丹青映古刹

 
发布时间:2024年4月11日  

紫蓬书画写西庐   翰墨丹青映古刹 

       一一 紫蓬书画院置案西庐寺小记


       甲辰上巳,春和景明。一大早,青年篆刻才俊贤杰君开车接我去紫蓬山。今天西庐寺举办上巳节笔会并紫蓬书画院入驻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郑玉琦、董光久、朱和平、萧舒、周龙久等几位肥西书画家创办了紫蓬青年书画社。改革开放之初,民间书画团体不多,志趣相投者结社行艺更少。当时的肥西县领导见事早,主要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了名誉社长。英年驾鹤的朱和平君,那时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早期会员,又正值盛年,作为副社长,为推动书画院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事务工作。笔者当时在县里工作,和其中骨干成员偶有接触,深感社员们对书画的热爱和精进。后来,我、朱和平君到市里工作了,并住在一个小区,常在闲遐时一起交流书法。2013年,我俩发起,联络了萧舒、周龙久、何昊和薛晓东,在亚明艺术馆,以紫蓬书画院名誉,举办了一个紫蓬六墨子"书法作品展。时任省书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亚洲先生称之为书法界新潮流,对全省书法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时光流转,如今紫蓬书画院整体进驻庐州胜境紫蓬山西庐寺,在西庐书院置案。翰墨与青山的美妙邂逅、书画与禅意的深度相融,一定能演绎出更加动人的乐章。


       我出生在紫蓬山下花岗镇,与西庐寺相距十华里左右。年少读书时代,常与同学结伴游山。我母亲礼佛,不时带我进寺敬香。耳濡目染的紫蓬山早已是我心中的圣境。山水间蕴藏着深厚的禅意与灵动,寺庙中镶嵌着缥缈与现实,无不与书画有深切的关联。西庐高僧懒悟和尚的绘画艺术,历经岁月洗练,依旧绽放出独特的魅力。现任方丈释界心法师,文佛双修,力攻书法,渐入佳境。紫蓬书画院入驻西庐寺,更是将这方山林的文化内涵推向新的高峰。


      上午九时左右,春辉如金。受邀书画人士,信步走入西庐寺书院。古寺的钟声与书画院的翰墨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书院内的书画藏品,或气势磅礴,或细腻入微,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们与古寺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共同编织着一幅幅美丽的文化锦绣。笔会前书画家们做了简短交流,原合肥市美协主席王守志先生,以一个静〞字,点出紫蓬书画院入驻西庐寺的要义,也用这个字勉励中青年书画研习者。八十八岁高寿的肥西本土书画家孙邦藻先生,一辈子崇尚庄子淡泊名利,无为为艺,心性自由而快乐!

 

      紫蓬书画院入驻西庐寺揭牌后,书画研习者,各据其案,精心创作。常俊、岳世清等,肥西书画后起之俊秀,落笔生辉,丹青跃动。书画与禅意交相辉映,艺术家们通过手中的笔墨,将内心的情感与体悟倾注于纸上,而禅意则通过书画作品传递出一种宁静、平和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涤荡人们的心灵,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宁与放松。

 

       紫蓬书画院的入驻,不仅为西庐寺增添了一抹亮色,更为肥西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书画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推动着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书画艺术、感受禅意文化的绝佳去处,让人们在领略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味到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底蕴。

 

       未来可期。紫蓬书画院与西庐寺的交融将更加深厚。翰墨将继续染绿青山,青山也将因之更加秀美。而书画艺术与禅意文化的激情碰撞,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肥西的文化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紫蓬书画写西庐,翰墨丹青映古刹。让我们期待紫蓬书画院在西庐寺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肥西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激情。同时,也让书画家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让书画艺术与禅意文化共同滋养心灵,让生命增添更多的色彩与韵味。

 


因为兴起,顺口而溜:

西庐紫蓬透灵气,

原本地藏深呼吸。

但顾李陵殿前月,

翰墨清风银杏依。

一一甲辰上巳节,贺紫蓬书画院置案于西庐寺。

 

袁文长

0二四年四月十一日于西庐寺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古寺概况 | 西庐文化 | 西庐在线 | 佛教艺术 | 寺院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公益慈善 | 图片资讯
版权所有:西庐寺 Email:xilusi@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西庐寺 邮编:231201
办公室电话:0551-68581863 客堂:18326656868
皖ICP备20240313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皖(2023)0000017 公安备案号: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