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电子期刊


《西庐长老元公传》母碑现身紫蓬山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紫蓬山《西庐长老元公传》碑,已经寻出,将再现庐山真面目。
    该《西庐长老元公传》碑是上世纪20年代紫蓬山兴盛时期,由张树侯撰文并刻制而成。肥西文物所所长席为群说:“此碑分母子两块,子碑立于明教寺,“文革”动乱时被砸成三截,埋于地下,1980年修复明教寺动土时被发现。残碑现珍存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母碑立于紫蓬山西庐寺,“文革”中流失至李陵山洼一秦姓妇女家中,被用作垫脚石。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中,虽已发现,但限于文物部门经费短缺,没取出,近况不明。”
    (2006年,编者注)2月23日,笔者会同合肥电视台记者一行,在紫蓬山管委会的关心下,由董增祥陪同,在紫蓬山顶开饭店的张老板带领我们一行人下山,来到李陵山洼(一名大窖)秦的儿子朱国平家,当女主人开门后,我们进门一眼便看到这家院落西墙下横靠着一古碑,经清洗泥土,见此碑保持完好,字迹清楚。碑为青石质,楷字直书横排。该碑大体内容是:通元长老即袁宏谟出家前的身世;身任太平天国军杭州守将时,当淮军兵临城下,其近亲周盛传单骑进城,以高官厚禄劝降,袁宏谟拒降,声言:“士为知己者死,岂能贪官爵”;后袁宏谟遁入山林,削发为僧。“时(太平天国战乱后)肥右从军(指淮军)诸公(周盛传、周盛波、叶志超等)皆已显贵,钦公(指袁宏谟)之节操”,“施出巨金,新其寺宇”,建成规模宏大的西庐寺。
    张树侯,清末秀才,晚年为安徽著名书法家,其所撰刻之《西庐长老元公传》碑,字迹苍劲、俊秀,镌刻刀工精湛,历史和艺术价值极高。肥西县委县政府和紫蓬山管委会对紫蓬山历史文化的开发是重视的,在投巨资做好微波站搬迁准备工作时,又将这福地名山、曾有“北九华”之称的紫蓬山,列入大型宣传画册……此次《西庐长老元公传》碑的发掘采访,得到肥西县委副书记汪达升及县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古寺概况 | 西庐文化 | 西庐在线 | 佛教艺术 | 寺院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公益慈善 | 图片资讯
版权所有:西庐寺 Email:xilusi@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西庐寺 邮编:231201
办公室电话:0551-68581863 客堂:18326656868
皖ICP备20240313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皖(2023)0000017 公安备案号: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