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代祖师


寄尘(1885-1974)

   寄尘法师禅学精深
   寄尘,法号藏塋,俗称祁,本县祁小河湾人(今属桃花镇),1885年生。家贫,八岁时由西庐寺三惺方丈收下为徒。稍长,三惺见其聪慧,送其去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学习禅宗佛法。此时,太虚法师在佛学院讲学,亦爱寄尘之才华德慧过人,并通过中华佛教会遴选送其去日本留学,研读佛教法理。三年后学成回国。此时,太虚法师应蒋介石之邀,在奉化住持雪窦寺。寄尘因与太虚法师师徒情深,回国后便投向雪窦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于雪窦山,雪窦寺便成为张将军常去之处。这段时间,寄尘和尚常与张将军见面攀谈。曾在西庐寺做过账房的王保环先生说:“寄尘是见过大人物的人,尤为敬重张学良将军的为人。张学良被软禁在雪窦寺内已失去自由,仍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兴亡。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全国奋起抗战的消息传到雪窦山,张将军十分兴奋。平时他独自在房间吃饭,这天特地到餐厅用膳,慷慨激昂的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抗日,这一天终于被我等到了,以后我即便死在这里,也心甘情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雪窦寺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寺院,蒋经国祖母王采玉常到此拜佛念经。寄尘和尚卓锡于雪窦寺时,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名僧。在此,他与太虚法师同蒋介石有过合影。寄尘在住持西庐寺以后,曾把这一照片悬挂在方丈正厅上,并供奉太虚法师的绣像,这是西庐寺内外僧俗两众尽人皆知的事实。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一带相继沦陷,寄尘由雪窦寺回到西庐寺。两年后,即1942年春,三惺方丈约集周、叶、吴、程四大施主于西庐寺集会,将衣钵传于寄尘和尚。寄尘平时持戒严谨,禅学造诣精深。三惺这一让贤提议得到施主们的确认,从此寄尘便住持西庐寺。
寄尘接替西庐寺方丈一年后,三惺法师圆寂。当年秋,寄尘为祭奠三惺恩师,设坛传戒,历时一个月,受戒子弟一百多人。1944年合肥地区大旱,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年初春合肥地区仅降雨四毫米,夏种缺水栽不上秧,入秋又遇大旱,大部分庄稼绝收。米价上涨,农民没有收成,庙田地租缴不上,香火收入大为减少。寺内一百多僧侣生活无着落,寄尘带着一班僧众,节衣缩食,在山坡上种豆、栽山芋以补充供应不足。山下之居民上山求食者甚多,寄尘叫大斋堂施食。时有一李姓饥民,正托人卖妻得钱糊口,寄尘闻之给这户人家送米五斗,救下这家老小。山下一些老人至今谈起寄尘体恤穷困俱皆称是。
1945年时,寺内经济稍有转机,寄尘又着力整修殿堂僧舍,将方丈原来的一幢旧房返修重建,为之一新。寄尘作为中华佛教会理事,经常为中华佛教会撰文,多次在中华佛教会会刊《海潮音》上发表关于禅宗佛说的论述,为各方所关注。
寄尘方丈善待穷人,但对山下豪强却不屑于逢迎与周旋,所以当时有人称他为“大眼眶”,意思是瞧不起人,给自己的佛途埋下了隐患。寄尘在住持西庐寺方丈五年后,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半身不遂 。监院寄坤和尚本来对寄尘任住持方丈一事心中不服,耿耿于怀。仗着他曾担任乡联保主任一职,与山前山后乡绅们有着种种往来,便背着寄尘方丈,约集一百多人,在农兴集街上开会,议决以“戡乱时间,维护治安”为名,不准紫蓬山办香会,向山上发出通牒,聚众发难。扬言要将寄尘捆绑丢到山沟喂狼。此时的寄尘方丈卧病在床,对于这一来自寺院内的突然袭击难以应付,虽然外面有着种种可利用的关系,但远水救不了近火,遂准备与之一拼死活。时有三河商人董某劝他暂避,于是连夜用轿子把他抬到丰乐河。因怕寄坤派人追杀,在丰乐河下轿,又转雇人抬到三河街董某一亲戚家,由三河街乘运米大船到南京下关。一路上由方丈内照客丁永年随同服侍。的在南京下关下船后,雇车转往市内之珠江路香林寺。香林寺住持本僧大师是寄尘在闽南佛学院的同学,对于寄尘的到来,热情接待,安排治疗。在南京中央医院诊治时,一美国医生接诊说:“你这样的病,在中国现在医疗条件下,钱再多我们也治不好。”
寄尘离开西庐寺,监院寄坤和尚住持寺内外一切事务。名不正,言不顺,寺院管理出现混乱,于是便约请合肥教育界名人丁洽明、明教寺住持藏印等去南京香林寺再邀寄尘回西庐寺。丁洽明、藏印等人出面担保寄尘的人身安全,寄尘方于是1946年12月中旬回到 合肥明教寺养病。寄尘自知病重难以康复,约请藏印等的为证,留下遗书,将西庐寺方丈一席交给寄坤。1974年3月22日在明教寺圆寂,享年五十二岁,遗体由丁永年护送回紫蓬山,坐缸火化,骨灰埋葬在塔院三惺墓下方。
寄坤和尚聚众发难
寄坤,法号藏廉,俗姓凌,舒城县小集人,曾在舒城某小庙做过斋公,三十岁时来西庐寺,由三惺方丈收下为徒。后为西庐寺监院,即二当家,管理寺院一应事务。西庐寺作为一个丛林寺院,存在于世俗中,也要有种种应酬, 有些场面当然由方丈亲自出面,有些场面方丈不好出面,比如陪酒、打牌等到即由寄坤和尚应付。时间长了,彼此混得熟了,有人提出要寄坤出山参政。不知是为了西庐寺的治安维护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三惺方丈竟然表示同意。当时的三惺虽然身居佛门,与省、县当局确有着应酬与往来,这一提议很快到合肥县政府的认同。这位身着僧服的寄坤和尚走马上任西庐寺与紫蓬山乡联保办事处主任。和尚参政的事,在佛教界甚为罕见。然而在抗战期间,西庐寺的这种特例一直存在五年之久。
紫蓬乡地处山区,辖境十一个保,有着一定的范围。在这五年之多有缉拿匪盗、惩办凶顽之事。所有此类案件,寄坤都委于副主任(副乡长)程梦九办理。程梦九这人做事独行专断,案子办了,有时只在事后给寄坤讲讲,有时一声不吭。寄坤在遇到有上级来人,或是处理调解一般民事与摊捐派税的事时,才坐着轿子到联保办事处问事。五年后回到西庐寺继任监院,寄坤和尚在官场混了五年,继任监院后不甘居人后,故而出现了聚众发难寄尘方丈之事(详见本章前一节)。1947年寄坤任方丈不到两年时间,肥西宣告解放,成立肥西县民主政府。紫蓬山属高亭区,由区长孙道朴、政委谷浪、工作队田凤江等人来到西庐寺收缴枪支。寄坤将寺仙护山用的三十多支长短枪交出,不愿再维持西庐寺的破败局面,把师弟寄凡衣请回,住持西庐寺内外事务,自己退居马鞍山小庙养老。于是1954年3月病故,终年六十四岁。墓葬于紫蓬山麓。
寄凡艰辛善始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古寺概况 | 西庐文化 | 西庐在线 | 佛教艺术 | 寺院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公益慈善 | 图片资讯
版权所有:西庐寺 Email:xilusi@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西庐寺 邮编:231201
办公室电话:0551-68581863 客堂:18326656868
皖ICP备20240313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皖(2023)0000017 公安备案号: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1243号